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Line分享

複製網址分享

:::
深耕食農教育
三面六項
農業生產與安全
農業與環境
飲食與健康
飲食消費與生活
飲食習慣
飲食文化

六大方針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教學對象
高中職
【食農教案手冊】(高中篇)
深耕食農教育
三面六項
農業生產與安全
農業與環境
飲食與健康
飲食消費與生活
飲食習慣
飲食文化

六大方針
支持認同在地農業
培養均衡飲食觀念
珍惜食物減少浪費
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
深化飲食連結農業
地產地消永續農業

教學對象
高中職
  • 美好生活的實踐-食農教育教案手冊高中篇 ,點擊開啟圖片

            2022 年 5 月 4 日,總統公布施行《食農教育法》,臺灣食農教育推動邁向了嶄新的里程碑。《食農教育法》明定推動的六大方針「支持認同在地農業、培養均衡飲食觀念、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傳承與創新飲食文化、深化飲食連結農業、地產地消永續農業」,並且,推動對象涵蓋家庭、學校、政府部門、農民團體、食品業者、社區、民間團體等,幾乎全民都包括在內。就執行面來看,藉由各中央部會合作、協同地方政府,透過橫向串聯、垂直整合,鼓勵民間非營利組織及各公民團體共同推動,《食農教育法》勾勒出了全民共同參與的 「 全民食農教育」願景。

 

  《食農教育法》中規定:應協助各級學校及幼兒園透過課程、學校午餐供應等,進行食農教育的學習及實作、體驗活動,從小培養對於飲食及農業的理解。因此,食農教育在學校體系的定位及課程發展等策略研發,便成為落實食農教育的關鍵議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以核心素養作為課程發展的主軸,並將「議題」融入各領域,可說是重要的特色。議題具有時代性、脈絡性,隨著社會變遷產生、受到關注倡議而列為國家重要政策,學校教育應加以重視,以促進學生在當代社會面對這些議題的理解與表現,成為良好國民與世界公民。同時,議題具跨領域性,經由不同領域/科目加以探究,有助學生統整各領域的學習內容,更能豐富與促進核心素養的養成。依據《食農教育法》之規劃,「食農教育」可說是學校教育應涵括的當代社會重要新興議題。「民以食為天」,飲食可以連結從「土地到餐桌」的過程,透過瞭解食物的來源、食物與在地的關係,能依據個人需求做出適切及安心的選擇。參與食農體驗活動,瞭解各種農業活動、關懷自然與環境,進而覺察農業的多功能性與價值,並支持在地農業與永續發展。

 

  本手冊將「食農教育」定位為「議題」進行編撰,首先說明食農教育的基本理念、學習目標、學習內涵與創新策略,以作為課程設計與教學實施的基礎,並提出高中階段的課程示例,期望提供教師教學的參考,共同推動食農教育 - 成就每個孩子的美好生活實踐。